交易系统丨如何用“交易金字塔”透视交易本质?(下)
上一篇《交易系统丨如何用“交易金字塔”透视交易本质?(上)》我们聊了交易金字塔的根基—“安全”。这期内容继续来探讨交易金字塔的中流砥柱,带你认识走向成功之路的密码!
◎ 期望值= 盈亏比x 胜率
一般人似乎都在追捧高胜率策略,但胜率只是交易优势的一部分而已,而非圣杯。
事实上,交易者更在乎的是—正期望值。
交易的本质就是“重复执行”每一笔具有“正期望值”的交易,将将优势不断累积的过程,长期下来,获利就会源源不断。
正期望值不是说每笔交易都是赚钱的,而是我下单的当下,背后有数据告诉我,未来这笔交易具有潜在收益,让我愿意尝试。
而背后的数据何来?长期测试及执行而来。
愿意尝试下单的信心何来?经过长期执行策略后得到的有利数据而来。
这才是专业交易者必备的素养,而非事后以单笔或短期的赚赔来决定策略好坏。
如果完全凭直觉下单,没有数据支撑,往往会在交易成果不稳的时候让人加倍不安,使其交易行为难以长期稳定。
盈亏比与胜率的秘密
不同策略风格有自己的盈亏比,做短线的盈亏比不需要太高,但对胜率有一定的要求,中长线的盈亏比可以到2.5、3,甚至更高,若盈亏比越高胜率就可以较低。但不管怎么样,盈亏比增长的秘诀就在于止损止盈点的把控,也是交易者至关重要的课题。
所谓“盈亏比”,也就是我平均获利是平均亏损的几倍,如果盈亏比为2,那我平均获利就是平均亏损的2倍。盈亏比计算方式为平均获利除以平均亏损。
问题来了,假如25笔交易中,获利4%的只有5笔交易,但亏损2%的数量却有20笔,这样就算盈亏比是2,赚的比赔的多一倍,绩效会如何?
展开全文
答案是-18.7%。
所以单纯靠盈亏比是没办法得知策略能不能赚钱的,我们还需要一个元素:胜率。
刚刚5笔获利加上20笔亏损的交易结果胜率只有20%。接着,用“盈亏比”中的平均获利及平均亏损,结合“胜率”,就可以得出目前这项策略执行出来的25笔交易中每笔的期望值是-0.8%(公式:20%* 4% - 80%*2%),也就是每次下单都给交易者带来-0.8%的结果,执行越多次,亏损就会越多。
虽然从统计数字来看这个策略不具有获利性,但实际交易时可能出现赚赔分布不平均的情况,可能你发现某个指标好用,前面几周天天数钱,让你对此策略深信不疑,但当市场出现变化,随时就会回吐大半获利。
因此短期连续的赚或赔只是短暂的美好或痛苦,我们还是要回归每笔交易-0.8%期望值的结果。这就像经济周期一样,在大的上行周期中也会有小型的上行及下行周期,但小的上下周期大致都还是贴着大周期方向运行的。
应用在交易上也一样,也就是说-0.8%的最终期望值可能是由3%、0.5%、1.2%、-1%、-2%、-1.3%、-2.3%等交易结果组成而形成的,我们的视野往往被前面的3%、0.5%、1.2%所蒙蔽,自认这个策略无敌了,但又可能因后面连续亏损的-1%、-2%、-1.3%、-2.3%而开始丧失信心。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要记住一件事即可— 把焦点放在“期望值”。
带着正期望值去交易,不要被短期的赚赔结果左右。
若我们想得到自己交易的期望值,需要的数据要足够多,且越多越好,不管是回测,或是更重要的实际交易结果(比回测数据更重要),都是每位交易者最宝贵的信息。
盈亏比的细节
我们在看盈亏比,还有一个重要细节,那就是平均亏损。
◉ 平均获利为4%,平均亏损为2%
◉ 平均获利是20%,平均亏损为10%
以上都是盈亏比为2,但对期望值有放大镜的作用,上一期也提过,单笔风险越大,资金曲线的波动越大,这时策略期望值是正是负就扮演岔路的作用,一边通往天堂,一边通往地狱。如果策略可以赚钱,平均亏损为10%的期望值将远大于平均亏损为2%的期望值;反之,如果策略不具赚钱特性,平均亏损为10%的期望值也会远低于平均亏损为2%的期望值。
期望值计算练习
如果胜率与前面的案例一样是20%,平均亏损为2%,同样做了25笔交易,但盈亏比提升至5,期望值会如何呢?
◉ 平均获利=2%(平均亏损)* 5(盈亏比)=10%
◉ 胜率20%,代表25笔交易中有5笔获利、20笔亏损
◉ 得出最终绩效是7.5%(公式:1.10^5*0.98^20)。
什么?胜率那么低还可以赚钱?
是的,只要盈亏比够高,低胜率照样可以从市场中赚钱。
那么,请想一想,胜率60%,盈亏比1.1的策略可以赚钱吗?
综合“胜率”及“盈亏比”后才能得出我们所谓的“期望值”。
而期望值就是检验我们策略是否具备获利特性,才能真正实现为正期望值而交易的理想与目标。
接下来我们再稍微延展期望值中“胜率”及“盈亏比”所构出的四大象限,帮助大家更了解这两者实际应用层面的问题,让概念更贴近实用。
接着会继续探讨交易金字塔最后一块拼图—“绩效”,带你领略交易本质的完整样貌,走向金字塔的顶端!
“盈亏比”与“胜率”是跷跷板
大家或许可以感受到,盈亏比跟胜率其实是一个跷跷板,在追求高盈亏比时,由于盈利空间要高出止损空间许多,因此中间经历的波折也会比较多,就有更多行情反转的可能性。
如下图,100块进场,设定90块止损,盈亏比2的情况下止盈点就会是120块{止损空间为10,10*2(盈亏比)=20,100+20=120}。但当我要提高盈亏比至5,止盈点就会是150,100~150与100~120的波动空间不同,范围越大,就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有可能行情越过120走到130却又折返至100块,甚至还可能回落至90块而止损,而120止盈者已经赚钱离场。因此同一种进场条件下,盈亏比5的获利次数势必会低于盈亏比2(碰到120就出场的机率比到150还高),止损次数也会比较多,换句话说,胜率会下降。
当然,高盈亏比的系统虽然胜率低,但也是有好处的,一波顺利的多头行情可以让你赚得更多,下图就是高盈亏比的高光时刻!
但当你选择盈亏比为2的策略,赚了20块止盈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行情继续上涨,你可能会砸鼠标来出气。
所以我常说,交易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每一项具备正期望值的策略不需要天天都发光,只要把握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即可!
盈亏比及胜率的四大象限,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类型
有了以上的认知,接着让我们看看下图,横轴胜率大致以50%为分界,纵轴盈亏比则以2为分界。
交易者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类型,是要高胜率的短线策略,还是高盈亏比的波段策略?
我选择的是波段策略(短)。
波段策略本身有较低胜率及较高盈亏比的“原厂设定”,但在精进策略时,胜率有一定的天花板,因此更重要的还是提升盈亏比,而这对持仓技巧及心态控制的要求就非常高,但也是交易者最可以也最需要成长的地方,就像上面提到的,我用较低的胜率作为牺牲,追求赚取更高回报的可能性,这是我的选择,选择好后就扎下根,熟悉策略的特性,并潜心钻研同一类方法即可。
谈完交易金字塔的两大构成要素“安全”与“期望值”之后,相信大家对交易的本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往后搭建系统多少会有帮助,也恭喜各位,我们终于要进入交易金字塔的最顶层,也就是揭露交易者实力、素养及交易策略有效性的最终结果—绩效。
绩效= 期望值×交易频次
交易者的最终绩效取决于“每笔交易的期望值”及“交易的频次”。在交易系统可以赚钱的前提下(具备正期望值),通常越短线的交易者每笔交易中以较低的期望值提高交易频率,靠交易次数累积利润,以量取胜;而波段甚至中长线交易者,每笔交易的期望值就会比较高,但相对的交易机会就会比较少,频率低,因此是以质取胜。
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频次
每位交易者都有适合自己的交易频次,有人不喜欢每天冲来冲去,想要稳定长期的抓取一个波段,每天看一次甚至每周看个两三次盘就好,那他就应该在期望值下功夫,也就是努力提高盈亏比,训练持仓的技巧。也有一部分人喜欢每天感受市场的波动,享受天天在市场提款的感觉,一次不用太多,每天“积沙成塔”。
不过,短线交易(日内或超短线)几乎每天都会有交易结果(实现盈利或亏损),压力自然大,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进而做不好交易,造成恶性循环。因此,短线交易看重的是止损止盈的设置方法及执行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交易系统与纪律,顺的时候就想多赚一点,该出不出,不顺的时候一直扛单,几乎纯靠感觉,很容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总而言之,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频次,并针对那样的风格建立特定的交易系统,调整停损停利的设置模式非常重要。
与其追求“交易频次”,不如追求“交易效率”
交易频次涉及到交易者“交易体验”的问题。
行情变化万千,情势天天在变,市场不会向公司一样固定给你发工资,自然就不会给你固定的交易机会。有时候很频繁,有时候却十分冷清,这也造成有些交易者在市场冷淡的时候觉得异常无聊,为了寻求刺激,可能开始改变策略,放松进场条件,开始追求交易体验而乱了章法,仿佛多交易一定就能赚更多钱一样。
请记住,不是交易次数越多回报率越高,这在交易本质的逻辑上完全不通。第一,你可能做出偏离交易系统的行为;第二,交易越多次代表交易周期越短,随机性自然越强;第三,胜率通常会下降,进而影响期望值,最终导致交易效率下滑。
交易效率,也就是最后绩效除以交易笔数,判断的是平均每笔交易产生绩效的多寡。
在交易领域中,我提过“胜率”和“盈亏比”是跷跷板,“交易频次”之于它们亦然!
不再任由交易体验影响决策,而且通常,你原先经过多次测试而来的完整交易系统可能就是你当下交易效率最高的策略了。以这样的思维看待交易频次的问题,一切一律以交易系统为导向,而非交易结果及体验导向,可以让你在交易领域中少走几条弯路!
结论
恭喜各位终于把“交易金字塔”学完了,是否更了解交易的本质了呢?
我们知道交易金字塔由“安全”、“期望值”与“绩效”所组成。
◉ “安全” — 交易的根基在于安全,于市场中存活,需要倚靠稳健的资金管理方式,搭配胜率,衡量每笔交易所冒的风险是多少才合理,计算安全范围,才能无后顾之忧地进入市场。
◉ “期望值” — 由盈亏比及胜率组成,两者有类似于跷跷板的特性。胜率不需要过半,只要盈亏比足够就好,且也是赚钱系统中常见的状态。在具备正期望值的系统后,我们不需要特别追求高胜率,因为胜率的提升空间相对有限,拉高盈亏比会更加实际,但考验的是交易者的持仓技巧与心态。
◉ “绩效” — 由期望值及交易频次组成。如果有很高的期望值但交易频次太低,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味追求交易体验,疯狂交易,盲目提高交易频次也势必会影响期望值,最终导致绩效的下滑。
交易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单笔风险”、“盈亏比”、“胜率”、“交易频次”之间作取舍,调配出最终的交易绩效。
交易,其实就是一门艺术,与音乐、绘画并无异同。了解交易本质后,选定自己的风格,潜心修练与无止尽的执行,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交易中闯出一片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