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国,另类的中国近代史
《天朝的镜像》一书,描写的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国,是一本视角独特的另类中国近代史!光怪陆离,新颖好看,近乎原生态,还原历史现场!
编著者广泛搜集了上起中英鸦片战争之前瞻,下至北洋政府时期,即大体为1830年至1930年间的一百年跨度内,外国来华的传教士、外交官、探险家、学者、商人、记者、雇佣军人甚至是间谍,所撰写的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学术著作、报告汇报、日记、笔记、游记、传记、访谈、回忆录等公私文本数百种,从中选取有意义、有趣味的段落,进行分类摘编,编写成段子体历史读物。
展开全文
下面摘两段
一、国家概念的缺失
美国人西德莫尔,在《万岁帝国》中引述一位长期在清政府工作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感叹:
中国没有能力是自己活得新生,没有能力从内部使自己获得新生。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北京人对于法国占领广东漠不关心,广州人对于俄国占领长江以北地区漠不关心,他们对一切都冷漠置之。他们还丝毫没有意识到中国,他们的国家正在被日本吞噬。
对于所有这一切,整个中国似乎只有李鸿章和背面的满族人感到丢脸。中国人只要刺刀还没有顶到他们的脊梁上。他们就没有感觉。
二、笑对苦难
中国人对苦难的理解和对悲伤的态度使外国人震惊:
中国人认为做出悲伤的表示是不体面的,即使很伤心,他们也会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就连宣布某人死讯时,其他人通常也会笑。路过修女们在宁波的驻地时,我见过五个年幼的姑娘,两个大概二十岁,另外三个还是孩子。因为裹脚,她们的脚趾烂了,只能用手和膝盖行走,如果是英国人,一定会以泪洗面,长吁短叹的,她们居然咯咯地笑。
英国诗人艾略特曾说:“中国是一面镜子,你只能看到镜中的自己,永远也看不到镜子的另一面中国。”这正表现了一位西方智者在面对中国这个陌生的东方国度时的“匪夷所思”之感。而对于国人来讲,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论述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发现自己。
评论